京广动态

重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刘淑华博士加入北京市京广律师事务所!

近日,刘淑华博士加入北京市京广律师事务所,作为事业合伙人,担任知识产权部主任,主要负责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诉讼和非诉事务。

刘淑华律师是湘潭大学的法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博士,美国马歇尔法学院的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刘春田宿迟金克胜工作室学术处主任。是中国法学会会员,同时兼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理事。

刘淑华律师具有20多年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学习和研究的知识背景,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研究工作经验,积累了较强的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经验。曾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智库——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1年,并先后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政策研究处、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关党委等部门借调工作。刘淑华律师累计参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知识产权相关研究项目达60多个,在《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知识产权相关论文8篇和其他论文44篇,其中7篇论文获得全国性奖励,10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先进个人”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优秀工作者”、“特殊贡献奖”等相关荣誉证书。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副研究员,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骨干人才和第四批高层次人才。

刘淑华律师长期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细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在CSSCI的论文总引用率总计超过600次,其中发表在《中国法学》的《关于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和公权化趋向》一文的引证次数超过400次,是知识产权领域传播最为广泛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一。

近两年来,刘淑华律师集中参与办理专利、商标和著作权方面的诉讼案件十多个,其法律服务的对象包括三星(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刘淑华律师擅长为案件提出精准的法律意见和诉讼策略,通过积极参与案件办理,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受到客户一致好评,深得各方合作伙伴的信任和认可。

刘淑华博士的加盟,将为北京市京广律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业务带来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活力。刘淑华博士的主要业务特长体现在:

(1)制定和修改政府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文件,并对政府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实施绩效开展评估

刘淑华博士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国家层面的《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研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工作十二五规划研究》,以及参与撰写《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十三五规划研究》、《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十三五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三五规划》、《顺义区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为国家和有关地方出台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刘淑华博士由此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个人荣誉证书和奖励。

刘淑华博士作为主要执笔人和统稿人,参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专利无效的行政与司法审查制度》研究,项目成果直接《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建议提供了依据,获得“第六届知识产权(专利)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评选的二等奖。

刘淑华博士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针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为推动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理论研究支撑,获得2016年第九届全国知识产权(专利)优秀调查研究报告暨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三等奖。

刘淑华博士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前沿理论方面颇具研究造诣,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及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大政方针的出台提供了智力支撑。作为主要执笔人和项目执行负责人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制定工作思路研究》(2015),以及《知识产权强国的基本特征和实现路径研究》(2014),参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任务研究》,为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若干意见》(71号文)提供了研究基础。其中《知识产权强国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知识产权强国基本问题初探》分别获得2016年第九届全国知识产权(专利)优秀调查研究报告暨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2016年和2017,分别参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主编的《迈向知识产权强国之路(第1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以及《迈向知识产权强国之路(第2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施问题研究》。2018年,撰写《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强国理论研究》,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制定相关区域、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为重点行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提供专利运营、PCT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分析预警、专利无效、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服务

2019年,刘淑华博士作为知识产权专家受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惠民基金会邀请,在河南省执法稽查人员培训班上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理论和实务》的培训讲座。早在2007年,刘淑华博士开始深入研究知识产权诉讼相关原理。撰写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务信息《透视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原因》以及《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进入高发期》,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领导批示。并于2012年组织编写《海外专利侵权诉讼研究》一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刘淑华博士作为最早参与开展知识产权(专利)运营研究的学者之一,2010年关于《专利运营的核心问题调查研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教部高培发展研究平台优秀课题,并由此获得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优秀研究集体的称号。2013年,参编出版《专利运营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一书,系统研究了专利运营相关理论和操作实务。2016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专利需要运营吗》一文,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2017年,发表《专利运营基本问题探析》以及《PCT申请资助政策的正当性研究》于国家级核心期刊《知识产权》杂志。

在相关区域、行业、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上,刘淑华博士2019年撰写《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撰写《政府与企业互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湖南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情况的调研报告》受到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重视。刘淑华博士还深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知识产权开展调研,撰写《中联重科运用知识产权战略领跑工程机械行业》。

针对相关重点产业领域,刘淑华博士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预警项目《云计算专利分析预警》等项目研究,两次获得相应的个人荣誉证书和奖励。刘淑华博士参与撰写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外企业在华专利布局意图明显》,被中办《每日汇报》和国办《专报》采用,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为国家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参与撰写《国外公司加紧生物医药领域在华专利布局在治疗性抗体技术领域已形成明显优势》被中办《每日汇报》采用。

(3)促进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融资功能和经济价值

刘淑华博士撰写《论保险险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发表于《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撰写《知识产权服务业调查研究》,为上海新诤信公司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提供了直接依据,推动了该公司上市。

刘淑华博士还紧紧围绕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实施转化,发表系列观点和文章。参与国家发改委国经中心的《知识产权产业化研究》研究,撰写上报政务信息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2016年发表《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于《中国经济导报》。2017年发表《知识产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发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制度的反思和完善》于《中国发明与专利》第12期。

(4)知识产权国际诉讼和非诉法律业务

刘淑华博士作为美国马歇尔法学院的访问学者,系统地学习了美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参与马歇尔法学院组织的法律诉讼相关国际论坛、参与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的庭审、并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美国专利商标局及有关美国律师事务所开展实地调研。多次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教授倡导的中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国际性会议,发表专业见解,收到良好反响。注重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参与翻译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国家地区的专利法最新修改材料,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企业应对德国展会知识产权指南》,担任副主编组织翻译参编《世界贸易组织百科全书》、组织翻译参编《海外专利侵权诉讼研究》等著作。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借调期间,刘淑华博士还参与了知识产权国际条约FTA相关谈判文本的翻译及其研讨。刘淑华博士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在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处理和其他涉外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开拓海外市场,进行海外参展等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